下面这篇是我按“连通率优先”的准则写给同路人的备忘录:目标服务是 Telegram、WhatsApp、ChatGPT、Claude/Claude Code,参照近一两个月(6–7月)的在华反馈做取舍,不追求参数花活,只讲能不能稳定连上、怎么减少折腾。
我先给结论:一线大牌在中国大陆能用≠一直能用。Telegram 与 WhatsApp 在中国长期受限,没有稳定的直连窗口;要想少掉线,必须准备两套不同协议栈的方案(主力 + 备胎),且优先带混淆/隐匿能力(obfuscation/NoBorders/Stealth),并把节点优先级设为港/日/新的低时延线路。WhatsApp、Telegram在 OONI 测量中持续呈现异常,属于“默认要翻”的类别;换言之,想省心,就把“全时段需要 VPN”当成常态。(OONI Explorer)
这两个月的社群口碑里,Astrill依然是“能连上”的代表,但价格高、界面老、设备数受限;在重封锁时段,它靠 Stealth/OpenWeb 扛得住,适合对中断零容忍的工作场景。12VPN的讨论不那么热,但“简单、够用”的评价不少;速度不奔放,胜在少折腾。Nord/Express/Surfshark这类全球大牌,在中国是“看人品”的存在:有人六月全程顺滑,有人七月几乎连不上;如果你用它们,务必掌握手动 WireGuard/切换协议/更换端口这套自救动作,并准备一个异厂牌的备胎。(Reddit, TechRadar, Tom’s Guide)
针对目标应用说人话的配置思路——
Telegram:连通率>速度。选港/新/日短链路;客户端开“连接重试间隔短、失败快速切换”策略。被动时段(晚间)用更强隐匿(如 Stealth/obfs),主动时段(凌晨/工作日白天)可回到手动 WireGuard 以降延迟。毕竟 Telegram 在中国是被系统性封锁的服务,别和直连浪费时间。(Wikipedia)
WhatsApp:语音/视频通话比文字更考验抖动与丢包。优先 UDP 友好的实现(手动 WG 或供应商自研的轻量协议);一旦出现“能发文字、通话秒断”,就切 TCP/443 的隐匿配置避开 QoS/限流。OONI 的中国测量长期显示 WhatsApp 访问异常,属于“严格看时段与运营商”的那类。(OONI Explorer)
ChatGPT / Claude:在中国属于“官方未覆盖或被墙”的服务。Claude 明确公布了可商用/可访问地区列表,中国大陆不在列;ChatGPT 也并非在华支持地区的常态可用项。现实做法是:用能稳穿墙的主力 VPN 走就近节点,再把 AI 流量单独路由,避免和社交/流媒体抢带宽。(Anthropic, Visual Capitalist)
具体品牌怎么配?我的“通勤级”推荐是:
- 主力:Astrill(Stealth 做全天候兜底)或你已验证在你城市/运营商好用的那一家。
- 备胎:与主力不同协议栈的一家(例如 Surfshark,启用 NoBorders/混淆 并预置手动 WireGuard 参数)。这样一来,不同封锁周期命中的概率错开,掉线时切换更快。(Surfshark)
价格与“心理预期”也别绕:Astrill 很贵但省心;12VPN 朴素、够用;大牌(Nord/Express/Surfshark)在全球体验优秀,但在中国要会“手动挡”。媒体月度/年度榜单常把 Nord/Express 放在前列,那反映的是全球用户体验,不代表中国的全天候可用性;把它们当“多功能主力 + 在华备选”更接近真相。(Tom’s Guide)
操作层的三条硬规矩:
- 双方案常驻:主力+备胎不同协议栈,且两边都导出本地可用的手动配置文件,以防供应商 App 自身被干扰。
- 多网络切换:同一城市里,移动/联通/电信的封锁力度不一;热点/eSIM/家宽轮换能快速判断问题在“墙”还是在“网”。
- 就近低时延优先:港/日/新是默认第一梯队;AI 大模型(Claude/ChatGPT)要低抖动,语聊(WhatsApp)更吃稳定延迟。
如果你和我一样,会刷不良林的测评视频、对协议细枝末节也有点执念,那可以把“混淆+WG”当作基础设施,再叠加一个“传统 OpenVPN/TCP 的强隐匿”当保险。实战里,连通率是王,速度是后;能稳 30 分钟比峰值 300 Mbps 更有意义。
至于眼下的大势,持续关注 OONI 的中国页与 Reddit 月度串,它们能帮你判断“本周到底是我网不行还是墙换招了”。(OONI Explorer, Reddit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