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Home
  • AI工具/云服务
  • Claude Code 极简入门:3 条铁律,优雅起步,远离“代码屎山”(2025 实践版)
Pro Tricks That Make Claude Code Go x10 Crazy (Amateur vs Pro Devs)

Claude Code 极简入门:3 条铁律,优雅起步,远离“代码屎山”(2025 实践版)

越来越多同学问:怎么用 Claude Code 既省力又不把项目写成一团乱麻?
答案不在“更神奇的提示词”,而在更清晰的协作流程。本文给出一份可落地的极简入门清单:仅 3 条铁律,覆盖从需求→方案→落地的最短闭环。做到了,就能在大多数团队与个人项目里稳稳避免“屎山效应”。


为什么屎山总是悄悄长出来?

  • 需求含糊:一句“做个后台”就开写,边写边改,结果结构越补越拧巴。
  • 先码后想:没有设计与约束,Claude Code 再聪明也只能“猜你的心思”。
  • 界面抽象缺失:没有线框、没有组件边界,UI 逻辑被硬焊在页面里。

换句话说,屎山不是 AI 写出来的,多数是沟通与抽象的债。三条铁律,专治这些元凶。


铁律 1:在飞书文档写清需求——“任何人看都无歧义”,≥ 1000 字,图文并茂

新手误区:上来就让 Claude Code “直接写代码”。
正确做法:先把“你要什么”写清楚,再把“不要什么”也写清楚。

文档骨架(可复制)

  1. 背景 & 目标:一句话说清“这个功能为谁服务,要达到什么指标”。
  2. 非目标:本期刻意不做的范围(防止越界)。
  3. 关键用户故事:按角色列出“触发→动作→结果”,每条可验收。
  4. 数据与接口契约:核心数据结构、字段类型、枚举、接口入参/出参示例。
  5. 状态机/业务规则:状态迁移图、异常分支、并发/幂等等约束。
  6. 性能与安全:量级假设、延迟/吞吐目标、权限与审计点。
  7. 验收标准(DoD):可运行的最小闭环 + 可度量指标。
  8. 对齐物料:草图、流程图、参考截图、竞品链接。

小建议:图示越多越好(流程、线框、数据流),别把脑补留给 AI

提交给 Claude Code 前的 5 点自检

  • 术语是否统一?
  • 每个用户故事都有“输入/输出/异常”?
  • 字段/接口示例可直接 mock?
  • 约束和边界是否明确写出?
  • 验收指标可量化、可测试?

当你把这份文档贴给 Claude Code 时,它即便“折叠隐藏原文”,也是好现象——说明你的材料足够扎实。


铁律 2:首次沟通必须“先方案后编码”

关键提示词:不要急着写代码!先理解需求,给出实现思路,我们先讨论,看还有啥需要我决策的点?ultrathink

直接要代码,是新手第二大坑。你需要的是可讨论的设计,而不是一坨无法复盘的实现。

一段可复制的首轮提示词

「基于我刚才的需求文档,不要写代码。请先输出:

  1. 架构与技术选型(含取舍理由);
  2. 目录/模块/组件划分与职责边界;
  3. 数据流与状态管理方案(含错误与重试);
  4. API 契约清单与 mock 约定;
  5. 关键风险与待我决策的问题清单;
  6. 里程碑与最小可行版本(MVP)切分;
    最后汇总需要我拍板的事项。ultrathink

为什么不强依赖 Plan Mode?
切模式很麻烦,且容易把主动权交给工具。用“先方案后编码”的显式约束,能把讨论留在你能控制的平面上。一般 3~5 轮问答,把所有需要你拍板的点消灭干净,再进入编码。

“可以开写”的三个信号

  • 待决策清单为空或仅剩细枝末节;
  • 组件/模块边界清晰且能画成图;
  • DoD(验收标准)可执行且可度量。

铁律 3:涉及界面时——先手绘,再 ASCII 线框,最后拆分控件

Claude Code 的“理解力”对空间结构非常敏感:你给它,它就能给你更干净的结构

A. 手绘最快
纸上一画,拍照;或用 Excalidraw、白板工具画低保真线框。重点是布局层级信息优先级

B. 让 Claude Code 产出 3–5 种 ASCII 线框方案(对比更有收敛力)
示例(中等复杂度的后台页):
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  Header: Project Name | Search [____] | User ⌄           |
+-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  Sidebar    |  List Pane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
|  - Dashboard|  +-----------------+  +-----------------+ |
|  - Orders   |  | Filters         |  | Table           | |
|  - Reports  |  | [Status][Owner] |  | cols: ...       | |
|             |  +-----------------+  | actions: ...    | |
|             |                      +-----------------+ |
+-------------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|  Footer: shortcuts | status: O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
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+

C. 强制“控件拆分”
在开始编码前,追加提示:

「基于最终确定的 ASCII 线框,输出组件树职责说明,标注:

  1. 纯展示 vs 有状态;
  2. 事件与数据流(谁发起,谁消费);
  3. 复用点与抽象边界;
  4. 文件命名与目录结构建议;
    然后再开始编码。」

这一步能直接把“页面级硬焊”变成模块化的可维护结构


把三条铁律变成你的固定工作流

Day 0:写飞书需求(≥ 1000 字)→ 加图示 → 自检清单通过。
Day 1:首轮“先方案后编码”→ 拉齐技术选型/数据流/目录结构。
Day 2:线框对比(3–5 版)→ 组件树与职责 → 确认契约与 DoD。
Day 3:允许开写 → 约定“先测试/后实现/再重构”的提交节奏。
持续:每合并一次,跑一次 DoD;每新增复杂度,回到“先方案后编码”。


可直接复用的提示词合集

1) 需求评审

「请检查我的需求文档,找出歧义点、缺失字段、不可实现或成本过高的部分,按严重级别排序,并给出可选解决方案(含各自的风险与代价)。」

2) 架构/取舍

「分别给出两套实现方案(偏简单/偏鲁棒),对比开发成本、可维护性、性能上限、未来扩展性,最后给出选择建议与不选另一套的理由。」

3) 组件树与数据流

「用树形结构列出组件与状态归属,标注每个事件的触发方、传递路径、最终落库/回写位置,补充错误与重试策略。」

4) 编码前检查

「在开始写代码前,用清单列出必须确定的 10 个关键点(目录、命名、契约、边界、日志、测试、回滚、灰度、监控、权限)。未确认的请高亮并给默认值建议。」


常见坑与规避法

  • 粘贴长文档被折叠:别慌,这是好事。附一句“如果你需要我展开具体段落编号,请点名索引”,就能精准追问。
  • 一次性扔一堆零碎需求:合并成“一个可上线的小闭环”,否则产物会散。
  • 把审美争议混入技术决策:视觉走样用图片说话,技术走样用契约说话。
  • 无测试即上线:要求 Claude Code 同步生成可运行的最小用例(unit/e2e/mock 数据),并把 DoD 对齐到 CI。
  • 越讨论越抽象:见好就收,确认“决策清单为空”立刻进入实现;不要让讨论本身成为技术债。

一张图理解三条铁律的“防屎山机理”

铁律 1(文档):先把意图空间压扁成无歧义语义 → 降低“猜测式编程”。
铁律 2(先方案):把复杂度困在方案层 → 代价最低的地方反复试错。
铁律 3(线框→组件):把耦合切碎在UI 边界 → 代码天生更可测试、更可重构。


进阶:把“好习惯”固化进仓库

  • 在仓库根目录放 /.guides/:需求模板、提示词模板、组件命名规范。
  • 在 PR 模板中嵌入 DoD 勾选项 与“是否先经过方案评审”的布尔项。
  • 约定提交顺序:契约 → 测试 → 框架骨架 → 实现 → 重构
  • 每周固定一次“方案复盘会”,只谈取舍逻辑演进路线,不秀代码。

结语

Claude Code 很聪明,但项目质量从不只等于“模型强度”。当你用 3 条铁律把沟通、抽象、边界钉牢,AI 才能稳定地输出可维护的系统。
先写清楚,再想清楚,最后再让它写清楚——这是避免屎山、也是给未来的自己留后路的唯一正解。


文章内容关键字

Claude Code 极简入门,Claude Code 提示工程,避免代码屎山,飞书文档 需求模板,先方案后编码,ultrathink 提示词,ASCII 线框图,组件拆分 与职责边界,Plan Mode 对比,Claude Code 最佳实践,DoD 验收标准,AI 辅助编码 流程化,前端组件树 数据流,接口契约 与 Mock,代码评审 模板

Releated Posts

最适合中国开发者的云服务对比(AWS/GCP/Azure)

随着云计算在全球范围的普及,中国开发者在选择云服务时面临着一个核心问题:究竟哪家国际云平台更适合自己? 目前全球主流的三大公有云厂商分别是 AWS(Amazon Web Services)、GCP(Google Cloud Platform)、Azure(Microsoft Azure)。它们在性能[…]

ByByGit HubAug 24, 2025

RPA 抓取微信公众号文章方案-2025

该方案,走浏览器自动化(Playwright)路线,扫码登录一次即可连续采集。思路硬核、不拐弯,兼顾稳定与反爬。 一、合规边界(别踩雷) 二、总体思路(稳) 三、环境与依赖 四、可直接用的采集脚本(Playwright / Python) 功能:扫码登录 → 采集指定公众号历史文章(需 __biz)[…]

ByByGit HubAug 8, 2025
5 1 vote
Article Rating
Subscribe
Notify of
guest
0 Comments
Oldest
Newest Most Voted
Inline Feedbacks
View all comments